冷鏈運輸碎片化承運,最終禍害了誰?
近年來,國家為了加強食品安全管理、鼓勵發展經濟農業作物,提高農業收入,不斷出臺支持發展冷鏈產業政策。
另外,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進,使得人們對食品和醫藥的需求增大,生鮮電商的崛起,這無疑均加速了冷鏈物流的發展。
社會大量資本不斷進入冷鏈物流行業投資布局,但主要集中在倉儲、商貿、倉配環節,而公路干線運力方面主要依托社會個體車主、小車隊碎片化承運狀態。
長此以往,這樣的一種狀態必將阻礙冷鏈物流的發展,但撇開冷鏈物流來看,這種碎片化承運,最終禍害的又是誰呢?
受害者一:冷藏車主
據調研數據顯示,目前市場上冷藏車業務承運布局為:
10%左右冷藏車屬于冷鏈企業或深加工企業自有車輛,其承運線路和業務處于相對穩定狀態;20%跑干線的車主擁有滿足50-60%左右月度相對穩定的承運業務;70%以上的跑干線的車主擁有滿足20-40%左右月度相對穩定的承運業務。
總的來說,大部分冷藏車的承運業務并不穩定,他們獲取貨源的方式多為:追熱點地區或對行業熟悉的黃牛信息部、互聯網平臺、朋友圈等。
而物流企業和車主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,再加上各地需求存在周期性差異,于是就出現多轉手渠道找車、找活,需求旺季的地區冷藏車供不應求,需求淡季地區供過于求,從而導致市場價格混亂,從業群體普遍存在饑一頓、飽一頓現象。
冷藏車主對于返程壓價、貨運價格混亂、找不到貨等狀態苦不堪言卻又無能為力。
受害者二:物流企業
就目前冷鏈物流市場情況而言,上游擁有渠道資源優勢的物流企業,其價格空間較大,可以通過背靠背把業務分線路、分標段分包給中下游物流企業進行承運。
現階段,業內擁有自持車輛構建穩定運力的企業,管理成本很高,對小車隊及個體車主并無市場競爭優勢,最終干線90%的份額由個體車主和小車隊碎片化承運來實現。
從中小型物流企業的自身業務規模和業務統籌來看,很難形成穩定的路線規劃體系。
每天承運業務的20-30%,總是處在臨時調車狀態,相關市場調研顯示,一家小規模的物流企業每天發5-8車次,計劃外臨時調派社會車輛約2、3車次,需要在朋友圈、車貨信息平臺,發布信息尋求車輛。
每天時時跟蹤服務的,預約、在途和售后約20-30車次, 企業運營不勝其煩進行高頻電話處理各項事宜,投入大量的人力及時間成本。
以上種種因素相互作用,使得企業調度運營人員極易操縱價格,最終影響企業正常發展。
受害者三:客戶
市場很多企業,以牛奶為例,為了保證原奶的新鮮,原奶運輸采用全程冷鏈物流,利用恒溫冷藏車,溫度始終控制在2-6℃,而且為了監控運輸路程,需要隨車配備GPS系統,對車輛的實時動態及倉內存儲溫度進行監控。
這些企業每年物流成本費數以億計,他們一直在想各種辦法降低物流成本以提高利潤。
但是市場上的冷鏈物流企業為了自身利益各自為戰,缺少整合能力,集中度比較低,尚沒有一家冷鏈物流企業整合行業資源,搭建穩定的公路干線運力系統,形成規模效應。
因此,如果沒有從源頭解決問題,那么這些企業就算是降低了物流成本,也只是小幅度降低,屬于治標不治本,還是支出了很多不必要的成本。
本文卡家號作者:冷易通
關注卡車之家,網聚卡車人的力量
想入駐卡家號,歡迎私信我們
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:13613841283
標簽:
食品安全網 :https://www.food12331.com
下一篇:什么是冷鏈物流?不僅僅是冷鏈運輸